碧艾香蒲处处忙,谁家儿共女,庆瑞阳。细缠五色臂丝长,空惆怅,谁复吊沅湘。往事莫论量,千年忠义气,日星光。离骚读罢总堪伤。无人解,树转午阴凉。
--《小重山端午》 舒頔
小时候,端午节对我们而言十分的纯粹,没有屈原,没有汨罗江,没有伍子胥,没有曹娥,没有介子推,有的只是粽子和假期。长大后,端午节对我们而言,是归途,粽子只是一个思念的借口。再后来,端午节是一种传承,如此往复,岁月更迭!
印象中,小时候的端午节,是由一个彩色的线编织成的网兜,里面裹着一个煮熟的鸭蛋;是奶奶提前包好的糯米粽;也是大门上挂着的艾叶和菖蒲。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艾叶和菖蒲是什么,只知道是“草”,气味独特的一种“草”。蘸着白糖吃粽子,应该是我们这一代的小孩对端午最深刻的记忆,还有就是永远吃不完的粽子!
长大后,离家求学的我虽身处异乡,但也让我解锁了对粽子新的认知。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糯米粽,还有肉粽;原来粽子除了甜味还有咸味。之后的很多年,端午对我的意义不再只是一个传统的节日,而是妈妈电话里反复确认的归途,以及一桌汇聚了满满爱意的家常菜的迎接。假期很短,却能尝到妈妈的各种拿手好菜,那可是任何山珍海味都不能相媲美的。返程时,行李箱就会充当小宝库的角色,里面塞满了爱意满满,或许会觉得行李箱很重很重,但妈妈总觉得你带的还不够。端午的粽香可以陪你到几百公里的另一座城市,这是一种思念,一种牵挂!
再后来,端午节变成了一种传承,粽子不再是端午节的专属。在外的那些年,对于端午的印象是杨树荫穿行的繁忙,地铁拥挤,人潮如海,楼道看不见菖蒲也没有新艾,只有雄黄酒的味道和小枣粽……端午也不再是归途,而是订不到的车票,回不去的家和隔着手机屏幕的思念,超市保鲜柜里满满都是粽子,但缺少了家的味道,只能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对家的一种感情寄托!
如今,佳节如期而至,又能和家人团聚一堂,将那粽子化为一种期盼,期盼今年的疫情早些结束,期盼山河无恙,人间皆安!
---海通·乐安郡业主